从广州新机场起飞,路途一千一百多公里,抵达上海虹桥飞机,开始了我的“上海之行”。坐在富有上海特色的公共汽车
上,双眼不停地捕捞有上海特色的高楼大厦。很遗憾,上海给我第一的感觉是——“这些高楼怎么都和广州差不多”。不过,公共汽车路过了上海有名的静安寺和电视剧《上海滩》里许文强威过的百乐门。不久,Lee、Nick和我三人下了车。此时上海正下着小雨,听说,我们来之前上海都没有下过雨,真是贵人出门招风雨啊!
我们回到公司也差不多中午12点了,Lee、NickK、Fred和AlbertB、NG“广东五虎”终于会师了。初到上海,“广东五虎”少不了要大吃一顿,Albert自然就是咱们的领队了。放下行李,我们,还有几位上海的同事到了一家有名的上海菜(具体什么名不记得了)。里面的装修很有特色,我们坐在一个开放式的带拱门的小格子里。上海第一顿,Albert点了好多好吃的菜,即使放开肚皮子也吃不完。我唯有竭尽所能,吃完自己喜欢的扣肉,并大声宣告“我的上海减肥计划,彻底完败!”
数数手指和脚指,来上海也快两个星期了。在此和各位朋友们分享一下我在上海的一些快乐的体验。除了乍到上海时遗憾了一下之外,这段时间与上海的接触,使我觉得上海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。
一、吃在上海
说到吃,真得不能不提ALB。称ALB为广州的“专业食家”,我想各位广州同事都不会有异议。在上海,ALB同样是我们的饮食向导。来上海的第一周,我满心惊奇地发现这一周内午餐、晚餐竟然没到过同一家饭店吃饭。由此可以说明两件事——一是公司附近确实很多吃的,二是ALB知道附近很多吃的地方。-_-|||
第一次吃上海菜,经考究得知原来是在美林阁。这是一家著名的饮食企业,以经营江、浙、沪的特色菜为主,室内装修和餐具独具一格。据说,上海人如果来此店喜欢点很多凉拌菜,Albert这次以我们广东人口味为主,其中点了我挚爱的扣肉。^_^
其次,说吃辣的话,一定要说“蜀渔坊”了。“蜀渔坊”大伙看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川菜馆子。这的川菜我觉得真是相当相当的地道。我们第一天午餐是在美林阁,晚餐去了蜀渔坊。一天就去了两家非常美味的食馆,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回味。言归正传,蜀渔坊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“辣子鸡”、“酸菜鱼”和“水煮鱼”。我们在馆子里点的基本上都是辣的。“辣子鸡”是NG很喜欢吃的一道菜。尝到它的那种麻辣、香脆的口感,跟我在广州尝过的“辣子鸡”可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。“酸菜鱼”和“水煮鱼”的份量有三、四斤之多,鱼肉做得嫩滑,吃起来很爽口。想当时已经是吃到尾声了,“酸菜鱼”和“水煮鱼”才上来,硬撑着肚皮子吃了大部分,还是剩了点。汗~~
这是在“格林豪泰酒店”,今晚 NG 做东。
其它好吃的美食还有“小胖龙虾”,那晚我们五虎共吃了九斤;传说与现实结合的永远排很长的队的“游子老鸭粉丝汤”;上海同事小袁和娜娜夫妇亲手做的兰州拉面和特色家乡菜等等,都让我回想起就忍不住垂涎。
很可惜,美林阁和蜀渔坊的美味没有拍下来,当时因为吃得太忙了。这是小龙虾和上海人爱喝的加饭酒。
在吃的方面,上海消费与广州相比也不算贵,有些地方还会比广州实惠些。平均基本消费是十一、二块左右。举个例子大伙就清楚了,如今天我们在一家西式快餐厅吃的牛排套餐有一块较大的铁板牛排、一只鸡蛋、一碗浓西红柿汤和一碗吃不完的饭(可以加饭^_^),只需十块!而且就餐环境也蛮舒适呢。
二、住在上海
公司的办公室在三和大厦15楼,我们的宿舍就在附近,住在27楼。幸好,目前还没发现有任何“高原反应”。我们现在住的宿舍格局是三房一厅,两间双人大房和一间单人小房。Nick和我住一间大房,Albert和NG住在隔壁另一间大房,而Lee现在是自己一人住在单人小房里。
小区楼下是装修得非常漂亮的小街,除了个别反映上海时代步伐高楼大厦外,到处可见两层楼高的欧洲特色小屋。小屋群的风格大部分都很统一,应该是上海政府统一规划好的。小屋很多是经营饮食的,所以吃的地方很多。另外小屋也被一部分便利店占领了。在上海,我还没有找到一家7-11,这里比较多的便利店是“好德”。
住在上海,感觉与广州不同的地方,除了上面提到的街道风格和便利店之外,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海的交通。我们知道,广州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三种——公交车、小型汽车和地铁。
据我近一个星期的观察,上海市民使用的交通工具要比广州多出两种——自行车和小摩托车,而且这两种交通工具被广泛地使用。在静安区,住这么久我还没有碰到过要挤公交车的,而且经常是空位很多,街上很少见到有塞车的情况。
我想正是因为多种交通工具综合使用的使得交通畅通。当然也需要相当的交通硬件资源支持才行,如自行车和摩托车停车空地,道路上的汽车也不可以太多。
三、文化学习
为了提高NICK和我两位新人的文化水平,Albert和NG专程带我们逛了上海名人街——“多伦街”。多伦街座落在上海虹口区,这里曾是迅、郭沫若、茅盾、丁玲、叶圣陶、陈望道、冯雪峰、周建人、柔石等文化巨匠战斗呐喊的地方;中国左翼作家联盟、上海艺术剧社也是诞生于此。
这里走走、那里看看,踏着前辈的足迹,品着当年的历史,表情是轻松的,内心却是沉重的。沿途拍下了许多照片,直到手机内存不足。缓缓走进“景云里”,在这条小胡弄的石板上,印下了鲁迅、郭沫若、茅盾、丁玲、叶圣陶、陈望道、冯雪峰、周建人、柔石……等人的脚印。有皮鞋印,有布鞋印,有的脚印大点,有的脚印小些,可是他们走的可都不是寻常路。想想先辈们千辛万苦地走过来了,自己遇到的那点小困难又算什么?
听鲁迅先生的课,受益非浅!
四、工作在上海
在上海已经快两周了,不知不觉已融入到上海团队的工作环境中。基本流利的普通话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,偶尔还调皮地带点挠舌,感觉真好。上海的同事们说话都很风趣,工作之余我们都会开开玩笑、无伤大雅。在上海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,我慢慢地熟悉了上海非税系统。上海非税与广东非税有着许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,如:上海非税详细清晰的文档,广东非税新技术框架应用。
来上海至今,比较辛苦的一天要数6月16日在上海财政局通宵工作那晚了。在此之前,Abert、Lee和NG已经通宵了一个晚上。为了处理上海非税系统内外网的一些工作, Nick和我是周六晚上才过去的。经过两天的努力,我们最终还是把问题解决了,再一次证明了我们团队强大的战斗力。哇哈哈~~
留言:
虽然只过了两个星期,也觉得是好长时间没有和广州的兄弟们联络了。偶尔在MSN、QQ上跟大家吹吹水,根本发泄不了对你们的思念,真想“暴扁你们一顿”。每周篮协的活动通知勾起我的思念——思念篮球,思念羽毛球,思念各位广州的同事,兄弟姐妹们,你们都好吗?
|